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滕笑丽 王雨淳)地质学国家基地班本科生党支部组建于2015年9月,现有学生党员32人。2019年12月,支部成功获批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2年3月,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支部紧紧围绕“树立学生是战略资源思想”和“培养又红又专地学拔尖创新人才”目标,在长期的工作探索中,构建起以思想政治引领为核心,以专业基础扎实、学术研究引航、志愿服务实践为内、中、外三环的“一心三环”工作模式,致力于打造培育红专并进的地学拔尖创新人才的战斗堡垒。
创新支部设置方式,发挥支部战斗力
支部以“地质学国家理科基地”为基础,由学院青年教师、团委书记滕笑丽担任支部书记,跨年级纵向设置,支部成员辐射本科4个年级的地质学基地班、珠峰班、国际班共8个班级,引领数百名学生成长成才。
支部坚持在低年级团支部设置驻班党员,安排党员担任新生年级助理班主任,对班团支部给予全方位指导和帮助,切实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在党支部的带动下,班团支部建设成效显著,010171团支部获评全国活力团支部,010192团支部进入2022年度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最具服务力TOP100榜前10名,多个团支部先后获评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先进班集体标兵等荣誉。
丰富理论学习形式,提升支部引领力
支部夯实“三会一课”基本功,拟定提升理论学习质量的“小处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地质事业观教育相结合。通过每日党史理论知识分享、每周学习强国打卡、每月理论测试三项特色学习形式,将理论学习融入党员生活,确保学习深入有效。支部与湖北省地调院土壤调查研究中心开展联合主题党日,通过与行业专家面对面交流,坚定学生专业信心。落实书记支委讲党课,书记委员多次在支部内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在2022年我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比赛上,支部委员参与学生组比赛获第一名。
推动支部成员由“被动地学”向“主动地讲”转变,结合专业特色和时政热点,组建《学习党章,做合格党员》《走先辈奋斗路,争做红色地质师》《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变化分析与启示》《乡村振兴,同向同行》《生逢其时,雏鹰逐志》《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升科技自立自强》共7支“地学之光”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宣讲队,线下面向校内外宣讲60余次,辐射2000余人,线上录制5部主题微党课。通过讲理论和学理论相互促进,党员政治信念逐渐坚定,支部思想引领力不断增强。
突出地学专业特色,扩大支部影响力
支部依托地质学A+学科丰厚的师资平台资源,深化支部成员专业思想,立志专业报国。
搭建“基地论坛”学术交流平台、国际班本科学生论坛,邀请知名教授做科学或人文讲座,鼓励学生站上讲台,强化成员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培养。依托“赛恩师”学生科技引航工程,推动支部成员积极参加地学科普、地质技能竞赛、科研立项等多种活动,支部成员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等多项赛事上均有收获,支部党员刘一龙获挑战杯竞赛全国二等奖,支部党员为主体团队参加地质技能竞赛获全国一等奖。2022年,支部党员孙永芳、林雨分别获评校级科技论文报告会特等奖和一等奖,栗千贺、孙孝元、吴秀静等多位同学获得校级科技论文报告会三等奖。支部成员科研热情高涨,林雨、栗千贺、吕涛、顾铱等多名成员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4篇,林雨、孙孝元团队科研成果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顺利入围湖北省省赛。
投身专业志愿服务,强化支部服务力
支部依托专业开展志愿服务、科普宣讲、“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推动支部成员了解社情民情,融入服务社会。
支部成员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熊修远参与项目《高原“薯光”——用小土豆铺就高原农民致富路》并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支部成员作为逸夫科普讲解队主干成员,面向校内外开展科普宣讲,传播地学知识,普及地学文化,带领逸夫科普讲解队获评全国百强学生社团。
支部组建“又红又专地质人”社会实践团队,连续四年前往多地实地调研,获全国百强实践团队,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武汉市青山区实地调研江滩生态治理、武钢集体产业转型和棚改区民生福祉,团队获评校级优秀团队,成果获校级二等奖,并作为我校长江大保护实践育人项目的一部分,获评湖北省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项目。
树立支部榜样标杆,激发支部带动力
支部以“Geo-学生党员先锋岗”为工作载体,选树挖掘学生榜样典型,宣传典型事迹,发挥朋辈引领帮扶作用。
全体党员参加“Geo-学生党员先锋岗”服务创建活动,在课业辅导、迎新志愿服务等院内外各项活动中积极担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2021年,组织开展全国高校地球科学院(系)学生样板党支部建设论坛,邀请武汉大学等5所高校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南京大学等12所国内知名高校地球科学院(系)的学生党支部进行论坛交流。2022年,与我校地空学院刘光鼎党支部结对共建,与我校自动化学院学生党支部分享支部建设先进经验,不断扩大支部影响和辐射带动力。
支部在未来的工作中,将扛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责任担当,坚持“一心三环”工作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又红又专地学拔尖创新人才。(编辑 王俊芳 审稿 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