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蕴涵了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发展性等多维理论特质,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为我们更好地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性特质。一是理论基础具有科学性。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从理论基础看具有科学性特质。二是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明确了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利文化条件,是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价值性相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科学性。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特质。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人民”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人民至上既是实践原点、也是理论基点。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作为文化建设的创造主体和力量源泉。习近平文化思想植根于人民,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思想,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三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源泉,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性特质。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习近平文化思想来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总结和经验提炼。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辩证统一。二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来源于实践,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等,推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来源。三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了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两个结合”、坚持守正创新,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性特质。一是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最新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二是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的时代方位。奋进新征程,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三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发展理念。坚持与时俱进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发展性特质。坚守开放包容的人类文明进步理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和灵魂所在。第一,文化交往的发展性。文化交往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现出具有文化主体性和文化传承性的理论品格,同时也鲜明体现出开拓性、创新性、开放性的全球视野。第二,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具有深远的世界影响。(作者:Milan(中国)Milan·官方网站,(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珍珍)
链接:-山西日报数字报 (sxrb.com)
(原载《山西日报》2024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