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研究生院重视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把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根本依据;以切实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服务学生需求为导向,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多措并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强化课程育人成效,持续加强研究生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
大力建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课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国家文件规定的思想政治必修课为核心,各类课程与思政课互相配合,与马克思学院充分沟通协调,增加思政课程教学班,提高思政课程质量,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切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和功能,大力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例如《工程伦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科学方法论》、《国土资源概论》、《文化传播与表达》等,以示范课堂建设为引领,把学科专业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让学生既可以掌握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 也可以自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论去解决问题, 同时引发学生对于本专业本学科价值层面的思考。窦斌教授主讲的《工程伦理》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相应团队和成员获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并成功举行《工程伦理》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观摩与交流研讨活动。
打造科教融合系列金课,培养提升研究生科学创新思维能力
深入贯彻学校科教融合育人理念,打造了系列研究生科教融合金课,例如《科学方法论》、《重大重点项目前沿科技介绍》、“学科前沿讲座课程”、“邀请外籍专家授课的国际化课程”等,该系列课程汇集了我校一大批顶尖学者专家,旨在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调动研究生科学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追踪学术前沿问题,引导学生紧跟国际科技新进展。该系列课程积极营造良好、向上学术科研氛围,为研究生拓宽学术视野和培养科学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方法论》自1998年开课,云集了张本仁院士、赵鹏大院士、殷鸿福院士、王焰新院士等一代代学术大家传承授课。为了客观检验课程效果,研究生院在《科学方法论》课堂采取无记名自愿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采集到样本208份。问卷的结果显示,对于本课程的组织模式满意度达96.2%,有90.8%的学生表示对本课程的学习收获满意,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见图1)。
图1 《科学方法论》课程效果调查
在《科学方法论》学习的具体收获问题上,同学们表示在科学创新思维的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认识到学科交叉培养的重要性等方面收获最大(见图2)。
图2 《科学方法论》学习的具体收获
推进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大力建设跨学科公选课平台
利用跨学科(G字头)公选课平台精准服务研究生能力培养需求,着力打造了:科教融合课程、外籍专家国际化课程、公共素质类课程、创新创业课程、课程思政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有力的促进了“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弥补研究生专业教育的局限,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勇气和使命。促进研究生身心和谐发展。自2017年秋季学期设置了跨学科公选课(G字头公选课)以来,共有11590人次研究生选修了13189门次该类课程。
加强课程督导,校领导带队深入课堂听课
每学期开学伊始,研究生院及时发布“关于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纪律和做好疫情防控的通知”,并组织校领导、研究生院全体工作人员和督导员参与的全校性的教学检查和听课。2021年秋季学期开课第一周,全体校领导带队陆续深入课堂、走近学生,了解研究生教学动向,关注研究生教学的热点和难点。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深入南望山、未来城两校区,共计听课30节。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是一项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保障,研究生院每学期都把加强课程建设,持续强化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持续稳步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
加强课程考核服务管理,全面使用课程论文查重检测系统
为了加强研究生课程考核管理,杜绝课程考核论文抄袭、拷贝等行为的发生,研究生院引入课程作业查重管理系统,并制定《Milan(中国)Milan·官方网站,(武汉)研究生课程论文查重检测实施办法》强调全面使用和规范管理。我校博士、硕士所有以课程论文为考核方式的研究生课程论文均须按照规定进行查重检测,其使用情况将作为课程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和学院评价的重要依据。研究生院每学期统计并以适当方式公布各培养单位课程论文检测情况。研究生院会同中国知网技术人员给老师做好“一对一”、“点对点”服务,确保各项课程作业管理系统的使用工作顺利进行。
严格教学过程管理,构建四维联动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研究生院持续加大力度严格教学过程管理、规范课程开课审查机制、加强课程考核管理,进行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反馈等,真抓实干、多措并举。通过全面学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Milan(中国)Milan·官方网站,(武汉)近年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具体举措及实践经验,构建并完善了由教风学风、培养单位、督导员和研究生院构成的四维联动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四个维度各成系统并相互联动形成合力,从而能有效的保障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成为内涵发展的源动力。在这套四维联动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下,我校研究生课程学生满意度逐年提高,构建四维联动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还获得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20年研究课题的立项支持(见图3)。
图3 四维联动研究生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强化课程评价与反馈,建立科学的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价制度
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在大量调研工作、数据统计分析工作的基础上,起草制定出了符合我校实际的研究生课程评价管理实施办法文件,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学位〔2020〕19号)文件中要求加快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教学督导和研究生评教为辅的研究生教学评价机制。目前已经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对研究生教学评价文件进行了修订,并且完成了信息管理系统需求的初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系统测试,新的课程评价办法完善了评价反馈机制,将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研究生教学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和及时反馈、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和追踪整改工作。注重通过评价监督发现优秀教学典型和进行经验推广。
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是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标,我们将始终坚持立足研究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和长远发展持续加强一流课程体系建设。通过规划引导、资源配置和质量监管等手段,鼓励和支持各培养单位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管理。加快落实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举措,贯彻推进学校“十四五”事业改革与发展总体规划任务。扎实推进研究生院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实施方案中的改革专项,做好顶层设计和实施技术路线。为加快建设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