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2022届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时晴时雨的六月,夹杂着学成的喜悦和些许不舍与伤感。今天,我们两校区、线上线下联动隆重举行2022年毕业典礼,就是要把最诚挚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愿送给2022届全体毕业生!我提议,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一往无前的自己,一路相伴的师长、同学、好友,一直牵挂我们的父母家长!
凡是经历,皆是馈赠!几年前,我们带着“一起建设这所伟大的学校,让她从卓越走向卓越!”的期许开启地大之旅;几年间,你们问道求真、勤学修身,在南望山下、未来城中寻初心、求真知、习本领,用真理定义人生:你们当中有热爱专业,厚实地质基础,一举获得两项地质技能竞赛一等奖的卞凯同学;有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付诸创新创业实践,成立炭合环境科技(湖北)有限公司的程毅康同学;有知、信、行统一,赓续红色血脉,传播红色之声的蔡安禧同学;有刻苦钻研,融合数学与计算机知识,勇夺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的研究生张新雨同学;有全面发展,志在深蓝,奔赴广海局海洋地质一线的研究生谢薇同学;有和武汉人民一道抗击新冠疫情,向全世界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推进民心相通、跨文化交流的贝宁籍博士生大明、俄罗斯籍博士生安娜、孟加拉籍博士生安兵等同学;有结合英语专业,助力红色景点讲好中国红色故事,斩获2021年挑战杯红色专项全国一等奖的“译术行者”团队;有携手并进、共同进步,全员保研深造的会计专业408学霸宿舍。还有因时间关系我没能一一提及的“CUGer”们,在地大挥洒青春汗水,留下拼搏的印记,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因为有你们,学校深感幸运;因为有你们,学校倍觉荣光!
这几年,你们在扎根向上、不断成长的同时,学校和你们一样只争朝夕,丝毫不敢懈怠,锚定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爬坡过坎、奋力前行:我们迁汉后二次创业,建成未来城校区并投入使用,有效拓展了学校办学空间,为这所伟大学校的事业长青奠定了新基石;我们聚焦国家需求,描绘了美丽中国·宜居地球的发展蓝图;我们持续优化学科生态,高质量达成首轮“双一流”建设目标,高起点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任务;我们锐意进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我们不断完善“三融合”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三融三跨”的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就是为了供给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推行主辅修制,就是想即使学校日子紧一点、老师辛苦一点,也要让你们多学一点;我们严格论文查重、盲审、答辩等各环节,就是想即使论文虐你千百遍,也要让你们的过往和经历都能经受得住历史的检验;我们坚持“严在地大”,就是想现在你们多吃点苦,以后尽量少遭些罪。我知道你们期待:通识教育课程可选择再多一点、实践教学再强一些、上课安排离寝室再近一些、住宿生活条件再好一点、文化体育设施再齐全一些、出入校门再便捷一些……这些将鞭策我和我的同事们努力、再努力一些!从今天起,我们会不断提醒我们自己,地大校友又新增了7000多双眼睛将时刻盯着我们!
“回首来时路,白云深几重。”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无与伦比的辉煌,也面对过近代以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正是中华民族儿女们坚持不懈的奋斗,敢为人先的探索,百折不挠的尝试,气吞山河的行进,才得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00年前,从上海石库门、嘉兴南湖出发,中国共产党让流动的时光有了精神的刻度,让变动的历史有了确定的航道,探寻了一条从筚路蓝缕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国之路,绘制了一张从星星之火点亮万里山河的恢宏画卷,奏响了一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初心之歌。70年前,应国家所需,地大人干起了“动地”的事业,从学院路29号到鲁磨路388号、锦程街68号,一路荆棘丛生、充满坎坷,但一代代地大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传承红色血脉、坚守育人初心,谱写了地质报国、资源富国、科教强国、环境护国,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华彩篇章。基于长期以来对校史和地质学史的研究,我近年来常常提醒新入职的老师:地大崇尚真英雄、胸怀大理想,地大人要有恢弘之格局和非凡之气魄。翻开历史之书,字字引人深思,句句催人奋进:书写的荣光背后,绝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一片祥和,而是充满着挫折、坎坷、危机、变局,但是当复兴巨轮有“主心骨”把舵领航,前行列车有“信号灯”指引,人民伟力插上“中国梦”的翅膀,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亦是如此,在你们收拾好行囊再出发之际,我想以“荣光与挫折”为主题再叮嘱你们几句,希望有助于你们行稳致远。
荣光,是过程,亦是状态。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它是百年大党牢牢把握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掌握历史主动,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足迹;它是每一位平凡而不平庸的奋斗者,凭借不懈拼搏终获人生精彩的绚丽光芒。挫折,是苦难,亦是磨砺。对不同的人来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它是阻碍成功之路的“坎坷”,更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阶梯”;它对弱者是“绊脚石”、“泄气阀”,对强者却是“磨刀石”、“加油站”。正如洪流奔涌,在岛屿、暗礁处方能激起美丽的浪花。荣光源自挫折,挫折孕育荣光。
同学们,征途漫漫,挫折常有而信念不移。“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回望中华民族的历史,挫折考验了中国人民,也激励了中国人民,不论是在列强侵略时顽强抗争、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时代发展时与时俱进,还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举国上下戮力同心、众志成城,取得抗疫阶段性重大战略成果,历史都一一证明了中华民族面对挫折和苦难没有被压垮,没有被打倒,而是始终坚守赓续血脉、实现复兴的信念,始终昂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断在挫折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历史不会说话,但是总激励我们:风雨多经志弥坚,越是艰险越向前。你们的学长,我校1982届毕业生李忠荣校友,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从上山下乡到工厂当工人,他克服困难掌握木工、泥工、油漆工、车床、电焊的种种技能,这些为他开创装潢装修事业帮助极大。正值风华正茂、事业有成之时,他突患重症。但是他没有被病魔吓倒,而是积极抗争,坚持锻炼身体,爬上4680米的玉龙雪山、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勇闯阿里无人区。他还捐建、捐修北区、东区、西区大门,捐资建设校史馆,资助70余位贫困学生,爱心援助患病在校生……这是一位化苦为甘的智者,是一位无惧无畏的勇者,还是一位心有大爱的善者。同学们,走出校门,虽海阔天空,但风大浪急,在人生道路上,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成长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充满曲折。我们要学习忠荣校友,在不利与艰难的境遇中,始终保持平和、善良的心态,百折不挠、奋发有为。“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地大人有“三光荣”的传统,有火焰般的热情,能战胜一切困难和寒冷!
同学们,星辰大海,道阻且长但奋斗则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艰辛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苦苦寻求救国图强的“金钥匙”,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建设中学会建设,在改革中探索改革,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饱含着成功和失败,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深刻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校史馆建设的另一位捐资人,是你们的学长,我校1994届毕业生熊友辉校友。他瞄准了智能气体传感器领域开启创业之路。企业初创时,只有4名员工,既要搞好产品研发,又要组织生产,还要到处采购原材料、跑市场,各种问题扑面而来,面对困境,他带领团队下定决心、迎难而上、不胜不归: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反反复复地修改设计图纸,一次又一次地组装测试。目前,他正带领企业发力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汽车电子等领域,打造传感器领域的世界级新品牌。同学们,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奋斗也就选择了进步。今天过后,你们将开启新的人生攀登之旅,前进道路上还要越“雪山”、跨“冰川”、攀“危岩”。可以预见的是,面对困难挫折,有人会选择“躺平”,用“佛系”粉饰懒惰,以“摆烂”标榜个性,在深夜“emo”中麻痹自己。但友辉校友的成长过程告诉我们:人生没有“躺赢”,为实现梦想,不但要敢闯新路,还要不断学习新知,学会带领或融入团队。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勇担时代责任,将小我融入大我,把最美年华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兑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荣光总自磨砺出!战胜艰难困苦、踏过坎坷波折,方显英雄本色,方能成就不凡事业。历史的荣光由人民创造,时代的荣光当我辈承载。
希望同学们秉承历史荣光,赢得更大光荣。如果说全球的大学组成一条星河,在我心中,地大就是其中最亮、最美的那颗星。70岁的地大历经沧桑,却仍旧青春鼎盛、熠熠生辉。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老一辈革命家、红色科学家挺身而出,弘“动地”之志,传“工学”之道,展“新型社会主义理工科大学”之愿,建起了新中国最早的高等地质教育体系,为百业待举的新中国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在栉风沐雨、艰苦创业、开疆扩土中,地大人践行着“胸怀大局、初心如磐、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南迁精神”;在攀登自然高峰、科学高峰、人生高峰中,地大人彰显了“扎根中国、胸怀天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攀登精神,汇聚成爱国、报国、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些精神“富矿”,使得学校始终站在大学精神之高位,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育人资源。前不久,我国著名的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地质教育家於崇文先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一生践行的“学习思考、锲而不舍、探索创新、攀登不息”16字学习工作总结,不但解开了地大人书写七秩荣光的精神密码,而且留给我们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当前,我们正处在建设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关键阶段。站在70年办学的新起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这些精神“食粮”补精神之钙,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秉承历史荣光闯发展新路。我们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代要比一代拼、一代更比一代强。希望同学们做“不断线的风筝”,飞跃山河湖海,始终牢记自己“地大人”的身份。做“不消散的电波”,保持永远蓄电、永不断电的状态;做“不褪色的 CUGer”,始终不改“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本色,不断擦亮地大人的精神底色,不断增添大学精神的新亮色,为母校、为国家努力赢得新的更大的光荣。
彼方尚有荣光在,何须悲叹少年轻。一百年前,中国青年的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一百年来,中国青年在投身复兴伟业中书写了青春的无上荣光。回望这几年,时代的荣光始终与你们相伴,我们一起听到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嘹亮号角,唱响了五四运动100周年的青春赞歌,看到了新中国70华诞的盛世容颜,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感悟初心使命,从建团百年中激扬青春力量、厚植忠诚之心,从抗击疫情中感受中国力量、体悟制度优势。七十载笔绘山河,我们深切感受到与党同心、与国共进、与人民同行是我们生生不息、逐梦未来的精神内核。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祖国召唤时,同学们,我们正青春!七十年的地大和你们一样风华正茂,坚持“四个面向”,努力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服务国家资源能源和生态安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能力,打造一流的地球科学领域创新策源地与人才培养共同体,为建设美丽中国、宜居地球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希望同学们守初心、担使命,践行“一心爱国,奋斗一生”的誓言,秉持“为公与修己”的大道情怀、涵养“高贵与谦逊”的优良品格,领悟“伟大与平凡”“幸福与磨难”的人生真谛,在“远航与驻望”中成长为一名“精致与格局”并举的新时代青年,把“大志向”与“小幸福”落实到岗位上,在奋斗中绽放绚丽光彩,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此去鹏程万里,回首深情犹在。南望山下和未来城中的一草一木和那些人、那些事可能是以后你们把酒言欢时的“下酒菜”,而对于母校和老师们来说,听闻远方有你,始终心有惦记。当你们挫折缠身时,母校愿为你分忧、解难;当你荣光乍现时,母校愿为你祝福、加持。此时,母校惟愿这个夏天成为你们扬帆远航的起点,惟愿你们踏过千重浪,不忘少年样,也无惧那白发苍苍。逐梦未来,我们相约百年,共叙情长!
祝同学们一路风景、一程芳华、一生荣光!
同学们,再见了,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