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an(中国)Milan·官方网站,

我校创新“导学思政”模式 凝聚“三全育人”合力


肖龙在柴达木盆地指导团队成员开展火星土壤研究 张睿摄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庞伟红)连续数日窝在图书馆查文献,坐在书桌前数十遍地打磨论文,大部分时间泡在工作间里学习遥感和编程知识,和导师讨论选题方向,我校地学院行星科学团队的博士研究生钱煜奇在两年时间内,以第一作者连发5篇高水平论文,在嫦娥五号着陆点预选、模拟月壤研制、返回样品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他表示,未来希望将所学地质知识运用到行星探测之中,为早日实现“航天梦”贡献青春力量。这个有担当的青年背后,是导师肖龙的悉心教导和支持。肖龙说,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研究生教育要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三维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导师进行研究生培养的各环节、各方面。

我校创新导学思政工作模式,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导师与研究生的互动全过程,在构建“三融三跨”高质量研究生培养模式中,不断增大研究生思政供给,让导学思政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互支撑,构建出符合研究生特点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顶层设计引领 导学文化浸润心灵


研究生导学团队是我校开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构建研究生育人共同体的基本单元,也是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开展研究生思政育人机制改革的重要途径。

卓越导学团队创建与导学思政工作推进会现场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王甫介绍,学校依托创建卓越导学团队等导学活动,实施导学思政,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紧密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以及导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要求,以导学关系为基本载体,以多元化的互动场景为基本纽带,全员全程全方位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学业培养,实现研究生和导师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协同的思政模式。

根据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特点,学校深入挖掘以导学团队为载体的育人优势,通过开展卓越导学团队创建、讲述《我和我的导师》导学故事、评选研究生“良师益友”,从师德师风优、育人模式佳、团队文化浓、成果业绩丰四个方面,深入挖掘团队中的典型事迹和育人经验,培育和谐奋进的先进导学文化,夯实卓越奋进的导学团队文化内涵,建立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导学团队思政工作模式,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形成教书与育人相互融合,科学研究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针对以往研究生群体导学互动形式较为单一、互动场景不够多元的问题,学校将导学活动延伸到课堂和实验室之外,通过举办“晒出最美毕业致谢词”“最美研学空间”“导师有约•下午茶时光”“全研运动月”“研言讲坛”等系列活动,充分拓展导学师生日常交流空间,让师生一同走出实验室,走出教研室,走向运动场,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引领导学文化新风尚,助力构建良好导学关系,让这些发生在校园的美好时光,成为每一位地大研究生一生的珍藏。

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赖旭龙表示,导学思政贯通了原本独立的教师思政和学生思政体系,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政活动、园区思政同频共振。导学思政的推进,将进一步挖掘导学活动中的育人元素,充分发挥导师言传身教作用,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实现研究生教育场域的全覆盖,不断完善学校“三全育人”格局。

学术科研引领 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郑建平和团队成员开展年终报告会

戴宏坤是地学院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效应团队的成员,去年刚从国外回来,他刚刚结束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而这一年中,他和导师郑建平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邮箱内数百封邮件见证了导师指导他学习的几百个日夜。谈到他为什么会参与国际联合培养,他说,刚进学校读研,导师就告诉他,要做好学术,不仅要有扎实完备的基础知识,也要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了解学术前沿,不囿于区域研究,才能抓住关键问题去突破。

博士三年级在读的王婷婷刚刚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一篇高水平文章,且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即将赴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留学。她说,导师郑建平十分注重思维的训练,每当科研进展遇到困难怀疑踌躇时,老师不厌其烦耐心引导,为她抽丝剥茧拨云见日,培养她们严谨、细致、创新的科学精神。“老师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文献、查阅资料并拟定初步方案。当我对课题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和了解,老师会在关键问题上给予我指导。”她表示,这种治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深刻理解认识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

谢先军与团队成员在海南东寨港对红树林湿地进行调研

野外实践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的一大特色,也是导学思政的最佳课堂。学校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将育人贯穿到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吃苦耐劳、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每年暑假,是环境学院环境水文地质团队谢先军教授最忙碌的时候,他要带领项目组10 余名研究生出野外。7、8 月的江汉平原酷暑难耐,烈日下他和大家一道挥汗如雨,每天工作12 个小时。很多研一的学生不适应高强度的野外工作,他便经常对他们说,“我很庆幸这辈子能与水打交道,水是生命之源。地下水水质安全关系到老百姓的健康生活,水文地质调查研究能够查明污染物的分布和迁移规律,给当地政府提出后备水源地的规划建议,我们要踏实认真完成的工作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实事,大家要有责任感和热情。”榜样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的训导,因为有他的精神鼓励,大家在艰苦的野外水文地质工作中学习专业知识,体味责任担当。

校园生活引领 聚集学生情感人文需求


导师在研究生心目中具有极高的认同度、尊崇度和权威度,大部分研究生不仅将导师视为传统意义上的师长,更是将其视为学习和仿效的人生楷模。导师的言传身教对研究生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教育示范作用,对其成才成长影响至深,甚至贯穿一生。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导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这是“导学思政”这碗汤里让其有味道的“盐”。导师因“一言之善”被学生铭记一辈子的鲜活例子很多。

邓娅敏在毕业季与团队成员合影

“每每有学习、生活上的不如意,导师邓娅敏就像一个知心大姐姐一样,及时交流,宽慰我们,她还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励志故事,在我们有困惑迷茫的时候给予积极的鼓励,为我们拨开迷雾,指明方向。”有段时间,环境学院环境水文地质团队的学生李琦因为工作的事情很焦虑,邓娅敏找到他,和他畅谈“上善若水”的人生境界,她说,要学习“水”的精神,执着、勇敢、拼搏、自信,心中永远有梦想,并为之奋斗。她经常和学生分享读书感受,从中汲取人生力量,在分享《平凡的世界》时,她说,在我们父辈的青春岁月里,悸动与冲劲远比我们大得多,但他们比我们都要勇敢,我们这批纠结于无谓苦痛的年轻人,所需要的、所缺乏的正是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龚健团队成员在青海省将军沟村调研乡村振兴和村庄规划

“因科研工作需要,我们经常需要和社会上各类人员打交道,导师龚健经常告诫我们要‘先做人、后做事’。他经常说,三年研究生学习是短暂的,但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他还将这句话作为团队工作联系群的群名,把这个为人处事的理念传递给每一名学生,勉励大家要做一名品德素质和专业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公共管理学院国土空间优化与治理团队的学生扶凡群回忆,龚老师有一次让他起草一个文档,由于疏忽把文档内容写错了,原本约定好的签章事宜也只能作罢,且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和损失。但龚老师不但没有因此批评他,还安慰鼓励他说:不要过于自责,但要吸取教训并及时补救,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少犯错、不犯错。经过这件事后,他在平时的科研工作以及生活中也更加细致认真。

邓娅敏和龚健还经常组织团队里的成员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凝聚了团队的情感,锻炼出了整个团队饱满而又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职业发展引领 照亮学生光明未来


“沈老师十分懂得因材施教,他会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为每位学生定制培养计划,引用一句话、讲一个故事,就会让我们感受到他的良苦用心。沈老师对我们的就业非常关心,求职信、简历他都亲自修改,有针对性地告诉大家如何准备面试,并尽其所能给相关行业单位领导推荐”。资源学院构造—成藏年代学团队的学生王佳宁表示,导师沈传波还非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家国情怀的培养。

沈传波指导团队成员参加全国“挑战杯”

王佳宁是成都市2019届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她已成长为金堂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名干练的基层女干部。“是沈老师带领着我叩开了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的大门,也是沈老师鼓励我走上了建设基层、服务基层的道路。”在他的支持下,王佳宁参加支教、应聘社区书记助理,并最终选择了前往西部基层工作。而这一切,都缘于导师沈传波在她心头埋下的那一颗理想信念的种子。

“带着专业知识到基层历练,怀揣报国梦想为人民服务,遵循你的初心前进,老师永远支持你!”石家庄市2021届选调生史邵贤最难忘的就是在面临人生路上的重要选择时,与导师沈传波的深夜长谈,让他更加坚定地选择了成为一名扎根基层的选调生。“温暖与真情,是我们从沈老师身上学习到的宝贵财富,我们也会将这份爱在为人民、为国家的服务和奉献的过程中继续传递下去。”

至亲至善至知己,亦师亦友亦比邻。正是导师对学生于细微之处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每个细节上的悉心指导、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每一个导学团队更有活力、凝聚力与战斗力,让每个团队成员都在繁忙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特殊收获。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这样表述师生关系,“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我校导学思政推行及卓越导学团队创建以来,越来越多的良师像“大鱼”般用治学精神、人生态度感染着学生,“小鱼”们从游其后,濡染观摩,最终走向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编后:近日,我校创新导学思政模式,凝聚“三全育人”合力的优秀成果相继被光明日报客户端、全国高校思政网、长江网等媒体报道。接下来,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将致力培育卓越导学文化,在导学团队建设中融入导学思政,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推进良师益友型导学关系的建设,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编辑 王俊芳 审稿 陈华文)

发表时间:2022-09-01点击:编辑:张磊